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和记娱乐网页-和记娱乐平台 > 报告范文 > 教学报告 > 教师报告

教师调研报告15篇-和记娱乐网页

发布时间:2022-08-27 07:02:26 查看人数:30

【导语】教师调研报告怎么写好?本为精选了15篇优秀的调研教师报告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师调研报告

【第1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李世秀的带领下,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及委员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组在听取市教育局汇报后,选择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了中线乐园乡、北线南阳乡、南线范镇三个乡镇中小学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及当地乡村干部意见。这次调研主要是摸清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市对农村义务教育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数量:目前我市农村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学20所),村小及教学点42个,初小77所。在校学生34515人,教师数2592人,其中小学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请假22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体弱教师(男55岁、女50岁以上)100多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第2篇】中学青年教师群体青春奉献岗调研报告

在xx市孝友中学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教室里他们似兄长般亲切,讲台上他们有凝望般专注,教研中他们如猛虎般骁勇,他们就是学校“青春奉献岗”的青年教师们:xx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党员x名)。

百年的光阴流转,沉淀了孝友中学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以沉稳的气质在常熟教育界演绎着精彩,青年教师群体更是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使命。他们专业知识丰富,精力充沛,成就欲和创新意识强烈;他们,最大可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将自己的“优良效应”无限的辐射开来,没有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似涓涓溪流,一路汩汩地流过来……

一、以德立人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他们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班主任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理论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青年教师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争挑重担,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越来越浓。从他们这个群体中成长起来的xxx老师,xx年光荣地被评为“常熟市第四届师德标兵”。

在党员先锋岗活动中,青年党员教师亮出党员身份、彰显榜样力量,成立青春奉献岗,其他青年教师也全身心的投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乐于奉献。xx名青年教师都长期坚持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教学重任,有x人担任了班主任,x位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她们立足校园,走入社区,有多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志愿者在行动”的社区教育奉献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二、以爱立魂

“爱学生、会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青春奉献岗”们的共识。每一年,青年教师都会积极向校爱心基金会捐款,加入“助一名贫困生”爱心助学的行列;在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主动担任一位德困生的德育导师,开展“助一名德困生”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素质;平时教学工作中,参与到“助一名学困生”活动中,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说到爱学生,“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爱“德困生”更难。陈xx老师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家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这样的孩子,陈老师选择了“不放弃、不抛弃”。她多次进行家访,了解该生家庭情况,以便更好的沟通教育;陈老师在社区和学校分别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以缓解他的家庭困难;她利用课间耐心的为其补习,以求点滴的进步。最困难的是这个孩子由于从小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与同学相处、与他人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时常惹是生非。她常常找这个学生谈心,一谈就是一个小时。像陈老师这样,“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倾尽全力。

他们的付出获得了肯定:桑xx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陈xx老师被评为“xx市优秀班主任”,陈xx荣获“xx市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称号,……。

三、以专立业

没有坚实专业基础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个教师深知这一点。

苦练基本功,勇攀新高度。校工会经常性的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踊跃参加,虚心求教,每一次准备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近年来,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奖。陈xx的《有你相伴,真好》获江苏省第四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苏x老师获xx年苏州市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二等奖等。

专业成长的过程,犹如蝶蛹破茧。惟有长期的酝酿积累,才会有破茧的振翅高飞。施xx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她是年青的数学老师,xx年11月获得了“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一等奖。从参加市级比赛的勇夺第一,到参加省级比赛,之后的全国一等奖,期间的磨课、修改、试上、再修改……在前辈的帮助下,付出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用她的话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一个一等奖,我收获了坚强,收获了友情。”

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的学校的关心和前辈们的爱护。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专业成长档案袋,这里面存放着事业规划书、获奖证书、教学反思等,记录的是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经验丰富卓有成效师傅,师傅们关怀着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第十五批学科带头人张xx、市第九批教学能手戈x等就是从“青春奉献岗”中成长起来的市级教学骨干。

敢于挑重担,冲锋第一线。学校采取压担子、重信任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教师,加速他们的成长。担任班主任,担任备课组长,他们敢于挑大梁,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团委书记徐xx,已经连续四年奋战在初三毕业班教学的第一线,课务被排得满满的她总是把笑容留给了学生,把压力留给自己。在她眼里,学生好似弟弟妹妹,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xx年她被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表彰为“常熟市新长征突击手”。

专注勤学习,追求共进步。校工会联合校团委定期举行“青春无悔铸师魂”青年教师论坛,借这一平台,青年教师或拜师学艺或互相切磋,迅速进步;通过业务竞赛,博采众长,共同成长;聆听专家讲座,吸收营养,提升认识。尤记得xx年4月组织的论坛,全体青年教师听了施晓丹老师的一堂的数学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逻辑严谨、语言简洁、丝丝入扣。同一学科的老师频频点头,跨学科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折服。在论坛的系列活动中,还组织了培养团队意识的拓展活动,在训练中体验和感悟,团结合作,和谐共赢。

百年孝友,百年传承。历史的责任落在青年教师身上,为孝友,他们正向着太阳,走向成熟。

【第3篇】教师调研报告

在xx市孝友中学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教室里他们似兄长般亲切,讲台上他们有凝望般专注,教研中他们如猛虎般骁勇,他们就是学校“青春奉献岗”的青年教师们:xx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党员x名)。

百年的光阴流转,沉淀了孝友中学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以沉稳的气质在常熟教育界演绎着精彩,青年教师群体更是承载着学校未来发展的使命。他们专业知识丰富,精力充沛,成就欲和创新意识强烈;他们,最大可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将自己的“优良效应”无限的辐射开来,没有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似涓涓溪流,一路汩汩地流过来……

一、以德立人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他们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班主任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理论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青年教师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争挑重担,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越来越浓。从他们这个群体中成长起来的xxx老师,xx年光荣地被评为“常熟市第四届师德标兵”。

在党员先锋岗活动中,青年党员教师亮出党员身份、彰显榜样力量,成立青春奉献岗,其他青年教师也全身心的投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乐于奉献。xx名青年教师都长期坚持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教学重任,有x人担任了班主任,x位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她们立足校园,走入社区,有多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志愿者在行动”的社区教育奉献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二、以爱立魂

“爱学生、会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青春奉献岗”们的共识。每一年,青年教师都会积极向校爱心基金会捐款,加入“助一名贫困生”爱心助学的行列;在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主动担任一位德困生的德育导师,开展“助一名德困生”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素质;平时教学工作中,参与到“助一名学困生”活动中,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说到爱学生,“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爱“德困生”更难。陈xx老师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家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这样的孩子,陈老师选择了“不放弃、不抛弃”。她多次进行家访,了解该生家庭情况,以便更好的沟通教育;陈老师在社区和学校分别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以缓解他的家庭困难;她利用课间耐心的为其补习,以求点滴的进步。最困难的是这个孩子由于从小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与同学相处、与他人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时常惹是生非。她常常找这个学生谈心,一谈就是一个小时。像陈老师这样,“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倾尽全力。

他们的付出获得了肯定:桑xx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陈xx老师被评为“xx市优秀班主任”,陈xx荣获“xx市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称号,……。

三、以专立业

没有坚实专业基础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个教师深知这一点。

苦练基本功,勇攀新高度。校工会经常性的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踊跃参加,虚心求教,每一次准备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近年来,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奖。陈xx的《有你相伴,真好》获江苏省第四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苏x老师获xx年苏州市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二等奖等。

专业成长的过程,犹如蝶蛹破茧。惟有长期的酝酿积累,才会有破茧的振翅高飞。施xx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她是年青的数学老师,xx年11月获得了“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一等奖。从参加市级比赛的勇夺第一,到参加省级比赛,之后的全国一等奖,期间的磨课、修改、试上、再修改……在前辈的帮助下,付出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用她的话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一个一等奖,我收获了坚强,收获了友情。”

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的学校的关心和前辈们的爱护。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专业成长档案袋,这里面存放着事业规划书、获奖证书、教学反思等,记录的是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经验丰富卓有成效师傅,师傅们关怀着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第十五批学科带头人张xx、市第九批教学能手戈x等就是从“青春奉献岗”中成长起来的市级教学骨干。

敢于挑重担,冲锋第一线。学校采取压担子、重信任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教师,加速他们的成长。担任班主任,担任备课组长,他们敢于挑大梁,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团委书记徐xx,已经连续四年奋战在初三毕业班教学的第一线,课务被排得满满的她总是把笑容留给了学生,把压力留给自己。在她眼里,学生好似弟弟妹妹,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xx年她被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表彰为“常熟市新长征突击手”。

专注勤学习,追求共进步。校工会联合校团委定期举行“青春无悔铸师魂”青年教师论坛,借这一平台,青年教师或拜师学艺或互相切磋,迅速进步;通过业务竞赛,博采众长,共同成长;聆听专家讲座,吸收营养,提升认识。尤记得xx年4月组织的论坛,全体青年教师听了施晓丹老师的一堂的数学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逻辑严谨、语言简洁、丝丝入扣。同一学科的老师频频点头,跨学科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折服。在论坛的系列活动中,还组织了培养团队意识的拓展活动,在训练中体验和感悟,团结合作,和谐共赢。

百年孝友,百年传承。历史的责任落在青年教师身上,为孝友,他们正向着太阳,走向成熟。

教师调研报告(2)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xxxx年xx底全区在职教师共xxxx人,专任教师xxxx人,中学xxxx人,小学xxxxx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xxxx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 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xx%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xxxx年,完成xxx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 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和记娱乐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xxx人的报告厅、可容纳xxx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xx省人民政府xxxx年第xx号文《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xx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和记娱乐网页的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3.教室的配备和功能不足。

和记娱乐网页的解决方案:进修学校人员配备必须是,有相当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可以达到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的人,这样可解决难点1、2。难点3需由局统筹解决。

教师调研报告(3)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第4篇】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培养对策”调研报告

按照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现状调研工作的要求,实验小学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实践调研,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组织教导处、学术研究中心、骨干教师和新教师代表实施专题调研工作,围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培养对策”主题,通过认真研究调研内容,制定调研方案,采取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在10月12至10月31日期间开展了具体的调研工作,组织开展了“慧眼查问题——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师德师风大讨论”、“青年教师发展需求”、“青年教师成长交流”等活动。随机发放家长问卷174 份,教师问卷94份,召开师生座谈会2个,访谈教师15人。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和职务的青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使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引领和扶持下,挖掘潜力,展示实力,促进专业发展,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关心青年教师的生命成长。

二、调研形式:

教师问卷、教师座谈会、家长问卷、主题活动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主要成绩及经验

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1、三年内,通过“压担子、铺路子”给予青年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现有区级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上海市“双名工程”、区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教师中有3人成为区兼职教研员,兼职科研员1名,5名成区学科中心组成员,8人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名师梯队培养以初见成效。

2、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了教研组长和学校行政管理岗位,发挥着引领辐射作用。学校通过“师徒结对”、“新教师培训”等形式推动新教师迅速成长。通过片级、区级“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届教学新秀评比”活动,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技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2位新教师被评为区优秀见习教师。

我们把青年教师培养看作为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不仅仅是单纯地完成进修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专业技能,它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1、激活需求,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把脉

我校以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强,在区内有影响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主攻目标,加大了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我们开展《你有需求我知道》需求发展的征询与调查活动,100%的青年教师参与调查。在调查中,每一位青年教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对自身在教育生涯中个人发展情况进行了自我认定,同时提出了需要学校给予的帮助。《你有需求我知道》活动,让青年教师与学校之间架起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三维支架,其核心是促进个体与整体的双赢。

2、落实机制,为青年教师的特色发展导航

在分析教师发展需求和谋划学校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学校党支部和教学部门分别制定了《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旨在从制度上、政策上、途径上,引发教师内在的潜能,形成共识,达成共同发展的目标。帮助不同教龄的教师做好适应性引导(1-3年)、发展性定位(4-10年)、特色化提炼(11-20年)。

3、构建平台,为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服务。

学校本着“提高内在素养、改进专业实践、获得各种荣誉、上升职业阶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宗旨从四方面构建平台,着力推动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

(1)构建课题平台,打造研究型团队。

学校组建由“培训导师(教育部、市培训专家)——教学专家(区教研员)——科研助手(研究生)——培训学员(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型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内在专业素质,改进专业实践,获得各种专业荣誉。

学校组成四个研究性团队,抓实四种类型的课题研究。(一)学习管理系统与教学创新课题组;(二)电子白板与互动技术课题组;(三)趣味作文课题组;(四)语音冥想课题组;两年来,研究性团队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人与文本、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受训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

(2)、构建见习平台,打造管理型团队。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关注个人职业阶梯的上升。学校通过面试、笔试、测评,选拔等途径与程序,聘用了5位中层干部,分别走上了学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中心、校园文化创建中心、艺术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的岗位。

(3)、构建组室平台,打造合作型团队。

我们坚持“我们的组室,和谐的家”文明组室创建活动,从思想教育的小课堂、教学科研的小基地、参政议政的小参谋、排忧解难的小后勤、团结协作的小乐园、岗位立功的小先进等方面进行引导与实践,挖掘教工个体的智慧凝聚成团队的合力。青年教师在组室中占70%以上,起到了中坚作用,每一个指标创建中都有青年教师活跃的身影。

(4)、构建义工平台,打造公益型团队。

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成立了“阳光义工”社团。广大教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分别自主申报了“信息技术、心理辅导、教育咨询、环境美化、节目编排、工艺制作、阅读演讲、劳动服务”等各个志愿者服务项目。 “情暖人间、爱在菊园”慈善募捐、菊园新区“知荣辱 讲文明迎世博——文明在脚下”交通协管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板报宣传、环境美化、牵手帮困等活动,到处可见实小教师的身影,党员带头,青年教师参与率为100%。学校教师在菊园新区运动会开幕式上以新颖的编排,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荣获最佳团队奖。

(5)、构建减压平台,打造活力型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学校党政工和师训部门总体协调、整体部署,整合需求,率先启动了艺术培训科目。摩登舞和形体修复两项必修课程的培训。教师们自主选择一个项目,参与培训,记入学分。劳逸结合、张驰有度是我们倡导的工作、生活方式,为教师减压也是我们关爱教师的实事举措之一。

四、思考与对策:

存在问题:

1、青年教师本身的素养和理论功底还不够厚实,学习的自觉性没有体现,主观能动性不够。不善于总结教学得失,撰写教学专题论文,发表文章的意识不强。

2、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担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班级管理能力,要成长为一名组长、学科能手还需要锻炼。

改进对策:

学校整体思考、相互协调,制定《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实施方案》和《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落实改进:

1、需求调查,诊断定位。

通过座谈会、个体对话、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态,进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教师进行个体的教学诊断,引导青年教师明确努力方向。

2、 专家引领,扶持成长。

外聘专家、教研员对学校骨干继续进行培养。学校发挥组长作用,带教组内新教师,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评价教研组工作。

3、课题研究,提升学术。

教学部根据青年教师现有状况,加强随堂课、推门课、跟踪课、展示课的管理。科研室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科研课题、撰写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总结,定期统计每个教师参与科研的实效。阶段性地展示培养成效。从备课本、作业本、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论坛、论文、课题研究、班级管理、辅导学生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展示和评价。

4、自我评价,总结表彰。

学校根据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指标,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评、他评与校评,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表彰、命名优秀青年教师。推出“教学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艺术之星”。

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感到青年教师培养帮助教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惑,也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不断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5篇】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工作。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揭示与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策略。日前,根据学校党总支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安排,我校教科室开展了以“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质量”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活动面向党员、教师等。目的在于通过调研活动,了解我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对策探讨,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促进实小教育集团科学发展服务。

二、基本状况

(一)在调研中,受访者普遍认为,我校教育科研氛围比较浓厚,教师教育科研参与面广,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发展中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

1、教师全面投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科研素质较高,成果显著。

“贵在实验,重在示范”是我校一脉相承的办学传统。学校教师努力践行“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在徐校长带领下,全校80%以上的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参加了学校承担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和立项课题、子课题研究,承担了大量一线科研任务,在论文、公开课,教学案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料和数据,十余本科研成果专著正式出版。此外,除今年新近教师,100%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撰写科研论文,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大批教师在其专业领域脱颖而出。近年来,有六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人被评为特级教师,两人被评为市十杰教师,平均每年有七十余位教师在教科研方面获得奖励和荣誉。

2、学校形成了良好的科研管理网络、教师科研合作群体。

教科室在校长室领导下充分发挥研究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职能,建立了规范的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要求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倡导和营造健康、浓郁的科研文化,形成了多级科研学习、研究网络,建立了民主、合作、共进的科研团体,整个科研管理网络系统运行科学、规范、高效。

(二)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教育科研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虽然市实小有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整体科研素质较高,但是,无论是当前参与还是未参与课题,都有小部分教师科研意识比较薄弱,科研素质、科研水平比较不适应目前教育教学发展日益提升的要求。他们的科研理念、知识结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2、实小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和质量与实小教育集团实现五个一流办学目标还有一些差距的,存在学科上的不均衡、辐射作用引领效应上的不理想。总体来说,在xx市范围内,有影响、有权威的科研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快速增加和提升。

3、实小自“九五”以来,在科研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对教育教学有着实际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在研究成果推广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在研课题的过程性成果需要及时推广。

4、近年来集团引进的年轻教师比较多,如何帮助新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同时,逐步渗透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其科研能力,还是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5、各课题小组形成的教师科研团队在课题研究的质量上也存在着不均衡,一些小组的研究质量很高,但也有一些研究小组课题研究质量不高。如何进一步提升各课题小组的研究质量,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三、成因分析

(一)传统因素。教育科研需要研究者有前瞻性,有创造性。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研究者、研究小组还是存在因循守旧的现象,不善于解放思想,缺少活力、动力和创造力,在落实“以生为本,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上,在实际的科研课题研究中,眼界不够广,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全面系统地进行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科研团队必须要做的工作,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化发展以及对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都会有极大帮助。

(二)主观因素。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教师、极少数党员干部教育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对科学发展观学习认识不够。有些教师虽然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精神,但不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以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影响了科研课题研究的深入,也影响了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三)自身因素。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在具体教育科研工作中,一些教师的科研素质、科研意识亟待提高。这些问题需要在这一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得到解决。

四、对策探讨

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科研的质量。因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建设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是学校深化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其次,学校的教育科研实施机制也需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一)积极发掘、培育、整合科研资源,打造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

1.通过科学发展观思想与学校文化的熏陶促进教师队伍形成共同的教育科研理念。

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全体教师必须要在理念、价值观、目标上形成共识。学校的教育科研理念、教育科研目标应被全体教职员工所认同并内化为指导自身行动的准则。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积极发挥学校“以学生为本”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学校科研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教师将学校的教育科研理念、目标内化,以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学校厚重的人文内涵建构教师群体的科研底蕴。

2.充分发挥内部激励机制作用,激发每一位教师的科研主动性、创造性。

目前,学校已经制定了合理的教育科研激励制度,创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要继续完善并充分运用这种激励制度和机制,通过目标激励、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自我价值实现等,提高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给予教师成功体验,激发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科研工作中。

3.利用校内外科研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素质。

多年来,学校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举措都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学校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和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评比制度等。目前,要进一步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培训,一步步引导教师群体成长。比如,对于科研素质较高,有参与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应通过承担研究课题,引入校外科研资源,与校外教育专家互动等方式促进其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科研型学科带头人;对于新进教师,则需要参与基础性的科研培训课程,学会如何写论文,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等。

(二)构建科学性与人文性交融渗透的学校教育科研实施机制。

1、反思、设计、实施、改进相结合的学校教育科研策略需进一步落到实处。

在学校教育科研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反思—规划与设计—实施—评价与改进”的学校教育科研实施策略。

反思是指评估学校教育科研需求,发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现实和有效的学校教育科研方案和主题,拟订相关教育科研计划。

实施是根据既定的方案,确定相应的科研课题,运用各种资源,采用有效的方法,付诸行动,实现学校教育科研目标;

评价和改进是指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价效果,进行诊断,敏锐地识别问题,并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以上这个程序是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较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中每一个环节在实际运行中的质量有提升的空间,需要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去把握。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高质量运行,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才能不断进步。

2.科学、规范、精细化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体系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由于学校教育科研主要通过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开展,所以,教育科研管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自2000年以来,学校教育科研以课题管理为重点,从选题、开题立项、过程研讨、实验课、学生检测、研究记录、课题论文写作、研究计划、研究总结、实验资料管理、实验研究报告写作、结题鉴定等十余个层面形成了全方位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文件体系,针对每一个科研管理程序,用文本的形式加以固定,制定科研管理文件30余个,形成学校《教科室工作手册》,用系统的管理文件全面规范、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该管理体系管理文本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目前需要进行客观地评审,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改进,使科研管理体系能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同步。

3.要重视在制度管理体系中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是积极的、自主的和富有创造活力的人。因而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我们要重视管理制度本身的人文性内涵,通过管理制度渗透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制度管理体系给教职工创造良好的、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使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提高认识,不懈努力,不断进取,努力开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第6篇】初中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个人分析报告

从学校近期初三“家长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分析,我校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还是高度重视的,只是在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交流方面还存在普遍困惑;而教师在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同样存在相关问题,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辱骂学生、歧视差生、令学生身心受损现象”一定程度的存在正说明了这一点。教书育人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想使学校教育发挥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仅有“爱与责任”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学会“爱”,理智地爱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沟通无疑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重要方式。下面就如何与学生沟通,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第一,沟通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教师应该做好精彩的自我介绍,从而马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为以后的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老师是必要的,作为老师也要重视了解学生。第一步应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记住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的时候叫学生的名字,让人觉得很亲切;课后与学生打招呼,叫他们的名字也显得亲切自然。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了解了学生,和学生沟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内容可讲,做到“投其所好”。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对他很关心、很了解他,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第二,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又渴望能够得到帮助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犯一些小错误,这就好像书中有时也会出现缺页、印刷错误等问题,假如这时教师采取一种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姿态来训斥、甚至惩罚学生,那么就好比你把缺页或有印刷错误的书撕毁而不再看下去,那么后面的精彩就与你无缘了。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第三,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我觉得平等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平等对待。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和学生沟通的。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当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四,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教师比较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把怒气、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要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找学生沟通,比较容易沟通成功。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很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同样不可忽视。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地接受。所以应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然最好其他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单独谈话,心平气和地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通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现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广,很多学生在家都会上网聊天。教师可以利用qq、博客等平台与学生随时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虽然不是面对面,但是很直接、方便。有的学生有手机、小灵通等通信设备,教师也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当然还有很多传统的方式,也不失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好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通信、打电话,可以有针对性的家访等等。

总之,沟通是一种双向交流方式,教师的语言固然是沟通,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同样是一种沟通;师生间的沟通既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间接进行。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言行,调动教师语言的、非语言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保持沟通的畅通无阻。沟通是语言的交流、表情的意会、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沟通,懂得沟通,发挥沟通的魅力来更好地教书育人。

【第7篇】最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在校委会调研组的领导下,我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了解了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演讲赛、“学会教学”专题研讨交流会,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尤其是教师大会、党员会、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争创一流教育质量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彭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彭公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第8篇】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报告

先从七个方面来说说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

一、年龄状况

我校在职教职工的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30岁以下只有4人,30—39岁18人,40—49岁26人,50岁以上9人,这种情况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是由于生源的减少,教师队伍的饱和,从xx年起,我校再也没有分配一个新老师。二是相当一部分教职工呈现出生物年龄未老,而心理年龄早衰的景象,教职工年龄差距较大,教职工老龄化的趋势已呈现出来。

二、健康状况

我校教职工的身体状况令人堪忧。据不完全统计,有明显疾病的教职工就有9人,占全体教职工的15.8%。其中患颈腰椎病的6人,患心血管病的2人,其它各种疾病患者1人。患病者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原民办教师群体。工作的压力,农活的繁重,子女的困扰,使他(她)们劳心劳力,疲惫不堪,以至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生活负担沉重,舍不得自掏腰包定期查体。在这种状况下,教职工不能提前发现病情,防患于未然。结果积小病为大患,以至于疾病缠身。

如何减少教职工的患病机率,应该引起各级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比较可行的办法是:1、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快乐工作理念。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健康查体,做到早发现,早治愈。3、组织教职工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三、学历状况

在我校57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人,全部是xx年以后通过函授取得文凭的年轻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7%;专科学历的36人,占63.2%;中专学历的15人,占26.3%;初中学历的2人,占3.5%。教职工学历偏低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他们难以应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课程改革浪潮。

四、职称状况

目前全校在职教职工中,取得中级职称的46人,其中聘任23人;取得初级职称的9人,其中聘任9人;另外还有2名工人编制。教师职称偏高,得益于好的政策。在评聘职称赋分项目中,教龄和任上一级职务年限赋分权重较大,有较明显的向老教师倾斜的意向。这一政策得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认同和好评。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职称的教职工,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鉴此,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职称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不同职称教师的任职责任,使教师职称与教师素养、业务能力等名符其实。

五、工资状况

苏仙区是实行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的行政县之一,在郴州市范围内,苏仙区教师工资是位居前列的。以10月份教职工工资发放表为依据,在57名在职教职工中,个人最低月工资为1398.7元,最高月工资为2117.7.10元,平均月工资1675.33元,与同月份镇委、镇政府的公务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月工资相比,相差不大;与xx年全镇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相比,超出更多。据抽样统计,从1988年至2011年20年间,教师工资增长了30倍左右。由此可见,教职工的工资状况非常乐观,教职工的经济状况已明显改观,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在各行业中尚属富裕群体。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教职工在城镇购买楼房或自建楼房的共计30家。经济比较困难的集中在一少部分原民师、单职工且年龄较大的教师职工家庭。略呈两极分化趋势。但总体经济状况是良好的。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职工工资待遇还会逐步提高。

六、编制状况

我校现有正副校长3人,校长进行了提高培训,都有8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另外中层干部7人,学校班子团结务实,在教育教学方面都能起带头作用。学校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每位教师都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我校现语数英专业教师配备齐全,但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几乎都是由语数教师兼任,所以急需这方面的教师。同时,学校现教师年龄老化,我校已有八年未分配新教师。学校教师多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规律,遵守师德规范,关注学生成长,但有个别老教师还很难在短时间内更新观念,仍然采用老教法。年青教师都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多数老教师在这方面就不如年青教师接受的快。

七、思想状况

教师最突出的思想行为表现是不敢管或不愿管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学生增多,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溺爱或放纵,社会不良环境的毒化,加上教育内部诸如“教室是学生犯错误的场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等等所谓教育新理念的出笼,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管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不再给学生、班级、学校排名次,淡化分数,以至于“无分数评价”,教师管理学生的最后一根枕木也将被撤除,教师不敢管、不愿管学生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学生的“发病”几率也会随之越来越高。这种恶性循环,岂止是误人子弟,简直是误国误民!

其次,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较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38名教师,分“幸福”、“不幸福”、“没有明显感觉”三个方面,对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幸福指数高达57.89%,有34.21%的教职工没有明显感觉,感觉不幸福的仅占7.89%。由此可见,多数教职工从思想上对教师职业是满意和喜欢的。

【第9篇】关于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xxxx在《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一文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我校党支部按照天心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五进五问一献策” 的特色调研活动,把提高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加以实施,意义深远,符合时代对当今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完了,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我们的教师——身为学生思维的开拓者、知识的引路人,不但不将孩子奇特的想象力加以延伸与发挥,反而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给抹杀掉了。而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其实,每一位小学生都是有创新思维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到它,孩子们大量的创新思维被我们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给压抑、扼杀,终究埋没了。由此可见,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按照美国的一个标准衡量,现在教师中创新能力能达到30分的不足60%,10分以下的占18%,有的教师甚至得到负分。试想一个创新教育能力薄弱的教师,能教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吗?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个国家优先发展的课题。正如xxxx在“12·15”重要讲话中说得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 教师作为第一线的人才培育工作者,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尤显重要,如何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管理层面的热点话题。

二、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我校于获得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十五课题实验学校”、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实验基地、成为“全国宋庆龄青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及“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获“市创新型学校”、 “市科技示范校”称号……荣誉的背后, 是不懈的努力与执着的追求。自从学校打造“创造教育”特色、走“科技兴校”的道路以来,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发现,我校教师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敬业精神强,但竞争意识和独立精神要提高;2、能热爱学习,做到学习经常化,但学用结合要加强;3、研究活动经常,但钻研精神不够,对教育教学不能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4、绝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高,但理性思考不够;5、注重学科知识传授,但学科评价不够科学、全面;6、较多的走经验型道路,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走研究型道路的不多;7、有旺盛的工作热情,但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态还需不断加强;8、有点盲目地信奉权威、传统和书本,想象力还需进一步丰富,知识面还要更为宽广,灵活正确地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不良因素

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就我校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衡量教师创造性活动的标准不够科学。高考指挥棒下的学科知识传授要求、社会及家长对孩子的学分期望,制约着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影响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教学目标的智育单一性和教学活动的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倾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把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重要标准,造成教师之间激烈的病态竞争。如今素质教育浪潮涌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学生素质竞赛、特长训练、素质教育评估等,但是抓升学率、及格率,甚至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现象依然没变。这样一来,教师在夹缝中生存,无所适从,疲于应付,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2、实施创造教育的坚持与坚守不够。培养独立思考与不断反思的习惯是教师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这些都依赖于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动自发地去摸索、去磨练。如果学校的激励机制不能燃起教师个体的创造激情,学校的管理服务不能尽刻师所需,那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是空谈。所以学校管理要更为科学,既需要制度管理,也需要人文感染,才能燃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3、创新氛围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学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的行为习惯、独立性较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闻不问,多数家长片面地看待创造教育,持不支持的态度,认为实施创造教育是不务正业,认为创造教育仅仅就是做几个小发明作品而已,不但没什么用,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

4、学校教师配置不足。教师不

足造成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不利于教师根据每位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加之教育成效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教育效果往往是呈波浪起伏,所以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得不到很好地满足,久而久之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情绪造成一定影响。

5、人力、物力、财力及联系教师实际、对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指导性的先进理论短缺也是一大因素。

四、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管理是发现、发展人的重要手段,领导是率先垂范的排头兵,要能做到一切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使管理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一体;领导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服务者,要在科学管理中融入人情,如同志、朋友情,使管理富有人情味;领导更是学校发展的推进者,为了使创新型教师脱颖而出,要破除论资排辈选拔人才的管理模式,鼓励人人创新,大胆启用富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

2、加强教师创新理念的培训。要组织教师反复深入地学习现代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师生树立为创造而教和“为创造而学”的志向。要用现代教育的新的三中心代替传统教育旧的三中心:即用“以儿童及其发展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建构方式为中心”代替“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为中心”代替“以课堂为中心”。要使书本成为儿童学习的载体与中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儿童独立探索和全面和谐发展的场所,从而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载体和中介,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兼顾课外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3、建立以尊重、理解和宽容为内涵的新型师生民主。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如沐春风,从喜欢教师到喜欢学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要关爱每一个孩子,不但不批评不会回答问题的孩子,而且以“你能行”、“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说”等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主动发现;要平等参与到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和问题中,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不断提升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水平;要多用“谁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请你说出你是怎样想的”……代替 “你给我说说”“你给我讲讲”“谁能比他说得好”的指令性的话语。

4、鼓励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问题,勇于、善于和敢于冲破原有模式。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性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肯于革新,创造性能力才会有长足的发展。要鼓励教师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修炼,不盲目崇拜、盲目套用,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能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要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上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人,又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5、加快观念转变,使教师教育观念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就没有教育实践的最优化。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与时共进。要通过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更合理,逐步适应知识综合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提高他们从科学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育内容的能力;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创造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培养教师的创造心理素质,发展他们的研究精神,强化创新意识;要通过教育理论培训,掌握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在教学上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中创造性地宽容学生,不压制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对学生发挥出来的创造力善于高度评价,建立有助于个人自尊心的人际关系。

6、构建创造论坛等交流、沟通机制。学校建立学术研讨阵地,定期举行,让教师在这一阵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听过的一堂课或一个报告、读过的一本教育书籍或一个教育故事、教育过的一个学生、上过的一堂课、目睹的一个教育现象、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等对象的分析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的走向和策略,交流思想和体会,让学术论坛为学校教育注入一股鲜活的力量。

7、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要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标本;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会等,使学生自觉地学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的操作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要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实施创新教育,建构一个立体化的社区大教育网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在常规性实践基础上,增加创造性探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探究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唯有创新,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唯有创新,我们的人类才有希望。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栋梁。我们教师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并提高自己自主创新能力,做祖国需要的“创新型”教师,做天心教育需要的实施“教育强区”的排头兵。

【第10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二)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第11篇】小学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对我校教师队伍进行调研。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学校教育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调研情况看,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资源及时得到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然而,在本次调研中发现,我校教师队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建立一支师德良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敬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全局观念不强,不够团结,不注意自身修养、形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生源质量不高使得教师无法正常教学。我校属于乡镇学校,造成优秀学生外流。使得本校生源质量差。另外,部分学生家长忽视教育,将学校当做“托儿所”,只注重赚钱,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导致学生在学校、课堂无心学习,扰乱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教师长期面对此种情况亦会失去教学热情。

【第12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xx]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3篇】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调查的背景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由教师在职培训演化来的。教师在职进修也称为在职培训,它既包括在职教师参与旨在拓展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活动,也包括其获得学位、证书、资质等准备性教育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指学校通过提供一系列学习经历和活动机会,促进教师在专业、学术和自身修养方面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开始发生转变,是整个教育体系逐步规范化,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也逐步转向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现今,新教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在提高素质的核心下,追求质量的提高。就目前看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若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就一定要找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调查的目的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学校都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因此,一种集中的非学历教师培训在全国开展起来。这类培训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小学在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课题,从“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条件”几个角度出发,对a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

三、调查的过程

(一)设计问卷。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其他研究成果,咨询相关人员初步编制问卷,然后征求专业人员的意见,对问卷可行度进行预测,反复修正后确定问卷。

(二)发放问卷。在a小学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为95%,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

(三)整理研究。整理回收的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培训内容的分析

不同级别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不同,但计算机应用和心理素质培训是各级教师都提到的。其他的有改革培训、创新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

(二)对培训方法的分析

第一,对提高素质途径的分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学习经验,参加实践活动,参加科研活动。

第二,对培训模式的分析。大多数教师希望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教师支持校本培训模式。

第三,对培训形式的分析。除了基本常见的参观考察培训形式,有些教师希望采用教育科研和改革活动、有指导的自学、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

(三)对培训条件的分析

第一,对培训者要求的分析。教师多希望特级教师或有专长的外地专家、学者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者。有的教师认为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和相关机构的讲师也可以作为培训者。

第二,对培训时间的分析。大部分教师认为不应对培训时间作出统一安排,希望在教师的引导进行自学、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五、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内容不合理

继续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老师,对知识储备和培训内容的把握很重要。有些培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缺乏对学科动态关注,无法采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能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片面的以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喜好为出发点,传授的知识空洞、抽象,没有很强的应用性,缺乏时代感,不能与学科的学术动态紧密相连,无法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训方法不合理

培训方法过于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继续教育的重点偏重理论教育,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严重影响学员的想象力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板,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学员的需要不被重视,教师将继续教育理解为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解答疑难,缺乏对学员能力的培养。

(三)培训条件不合理

培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尤其是在时间安排上,培训时间与工作时间互相影响,产生矛盾,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收到阻碍。

六、解决的对策

(一)在培训内容方面

第一,加强教师本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就我国师范院校现状看,大多教师教育院校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为中心,忽视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发现部分教师不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所以,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传授给教师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加在教育知识方面的学习力度,提高对教学论、课程论、学生教育、心理、管理知识、教改动态、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的重视度。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弥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可以发现现在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应该为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

第二,培训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应选取不同的培训重点。对于那些相对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高级、一级教师,应采取起点高的培训,在内容上应侧重教育科研方法、专业知识更新、先进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训;而针对相对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的教师,要加强在学科教学研究、教学能力、学生心理知识、学习辅导技能、班级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二)在培训模式方面

第一,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目前,校本培训在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以自己任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本学科的教研、科研活动来自主进行。如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作专题讲座,进行科研立项和课题研究等。开展校本培训时,应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避免校本培训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制定校本培训的计划严格培训管理。二是由于校本培训的基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所以并非每所学校都可以成为培训基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某些方面相同的学校归为一类,选出满足条件的学校建设成为校本培训基地,为其它的学校提供受训基地。虽然以集中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曾受到人们质疑,但应看到集中培训模式还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由专门培训机构负责高层次的、综合性、前沿性、专业性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提高专业教育水平。通过此次调查,本文认为虽然教师多支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但为避免以前问题的出现,集中培训要做到“精”,并增强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二,在实践工作中改革教育、在科研中促进成长。很多接受培训的教师认为培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培训的知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单纯的理论教学达不到培训目的,要让理论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用实践检验、升华理论。目前,很多学校正在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应鼓励教师参与到课改科研的实践中去。一方面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进步。实践和科研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很多教师认同的培训模式。除此之外,参观考察作为培训的一种新型形式,也可以多加应用。

(三)在培训条件方面

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减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单一的集中培训因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引起工学矛盾,给教师学员带来很大苦恼。因此,应全面考虑教师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满足教师需求。集中培训的时间要精短,将学习内容溶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

七、调查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跟随时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教师继续教育在促进学校实力增长,提升教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强国战略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从近年来的继续教育培训来看,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继续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广大教育者和教育培训机构,要认清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求对策,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第14篇】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第15篇】中国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问题展开,除了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以下简称“计划”)涉及到的“城乡师资水平差异”、“职称评聘”、“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乡村教师培训”等话题进行了访谈,还对计划中未明确提出的“工资结构”、“职称弊端”、“教师代表大会”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和分析。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成为突出问题

xx年以来,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频发教师抗议“工资过低”、要求“涨工资”的群体性事件。教师工资待遇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xx年时任国家总理xx在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承诺:“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成为各地教师要求涨工资的“尚方宝剑”。事实上,这一规定要追溯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中明确写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xx年至xx年,国家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均强调“涨工资”。然而我们调研中发现,教师的工资水平依然较低,并且存在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得不到落实

四川某县教师,算上学期末、年终奖,月收入比同级别的公务员少xx多元。xx年,河南省某县以收入较高的中学高级教师为例,月工资为3700元(此为税前、未扣除公积金和医保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约3000元)左右,低于该市平均工资4100元。

河南调研点的乡村教师反映,十年前,他们比本地的建筑工人工资高,现在比建筑工人还低1000元(建筑工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而乡村教师月入xx出头)。当地房价平均为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老师如果想买个60平米的房子,要花近xx年时间。

广西调研点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工资增长赶不上物价长得快。有老师说,原来年底会多发一个月工资,但这几年“13薪”发放的频率明显减少了,月工资虽然提升了,总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那么,老师工资多少算合理?老师们的期待是:工资和福利应该和当地的公务员看齐,这也是总理承诺、教师法规定的;月工资应该能够和当地单位平方米的平均房价不相上下,这样这辈子才有指望买个房子。简言之,教师的工资应该“养得起家”。

第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

且不论不同的省份,即便是同一个市(地级市)的下属各县之间教师收入差距极大,江苏某市区教师工资与下属较为贫困的县差多出约1500元/月,广西某市同样的情况多出约1000元/月。河南某县小学校长(小教高级)反映,他的工资比该市城区同等级别的老师低约500元/月。在老师工资不高的普遍状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同时,城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大,主要表现在补课费这种隐形收入上。在县城,主要科目教师的有偿补课成为弥补教师收入的主要手段,而乡村教师显然缺乏这种机会。四川调研点的乡村老师反映,同样在城市和农村工作三年,城市学校的老师可能会比农村学校老师多收入至少20万。

此外农村教师的评职称、评优等机会,相对城市教师的机会少,这也导致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大。江苏某县乡村中学教师还反映,县城的教师每年公费体检一次,但农村教师每两年公费体检一次。

由于地区、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大,乡村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入城镇,而城镇教师则希望进入市区,对于老师来说,争取的更高的工资无可厚非;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则无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带来进一步的教育不公。

第三,工资构成不合理

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教龄津贴(3-10元不等)。

老师们反映职称工资权重太大、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不合理,教龄津贴占比太低。

薪级工资的标准是职称,教师们反映职称工资差距大,从小教初级到小教高级,广西调研点的工资薪级工资差别在300元左右。从附件二四川某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表中可以看出薪级工资最高差别超过500元。

每个教师都要被扣除绩效工资的30%,在学期末或年底以“绩效奖励金”的形式发给大家。这一制度引起诸多老师不满,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初中老师愤愤不平地说,“要给大家奖励,就在工资上另外再加,把我的工资扣出去,这怎么可以?!”另外,实际考核标准明显倾向于学校领导,因此学校领导的绩效所得(超过被扣除的30%)远远超过普通老师(低于被扣的30%),重庆某区的教师愤怒地说道:“都是满工作量,凭啥领导要拿普通教师的1.3—2倍不等的奖励性工资!何况有些中干还只上几节非统考学科的耍耍课。”甚至有教师反映这是“扣老百姓的钱给领导发奖金”,因此这一全国性的绩效工资制度无法实现其劳者多得、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初衷。

而教龄津贴在教师工资中占比太低,教龄满5年不满xx年的,每月3元;满xx年不满xx年的,每月5元;满xx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30年教龄的老师,相当于每年才3毛3分!这对老教师很不利。

第四,工资调整后,增幅不大

全国事业单位于xx年开始调整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涨幅约500-1000元上下,但涨工资之日也是启动养老保险改革之时,由于自交保险,许多老师实质上拿到的工资只涨了200-400元。李老师调薪之前的岗位工资是590元,调薪以后岗位工资是1220元,薪级工资从181涨到355元,基础绩效由1538元降到1402元,最终,李老师的工资一共涨了749元,但是需要交380左右的保险等,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比上个月多了360元左右。调整之前工资只有不到2800,调整后3160。甚至有四川某乡村青年老师反映,工资原来2486,现在涨到2760,扣除各项费用,到手工资不增反降,只剩2260左右。他说,去年当地学校有老师罢课,可是“老师是最底层的,抗议了半天还是没用。”

二、职业晋升“难于上青天”

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建立,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也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具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职称制度的负面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教师职称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划拨职称指标,不同层级的学校能够得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同。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水平较低,能获得的高级职称的比例也比较少,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职称越高,评审越难。评职称耗时很长,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评不上职称的现象很普遍。河南一位乡村教师称,“评职称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位老师评上小教一级已经有20年,始终没评上高级。对学校意见非常大,教学也不再积极。很多老师认为,评职称一方面是钱的问题,评上职称,每个月的工资一般会增加300-400元。生活补贴也和职称挂钩;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和肯定和面子问题。

老师们主要有如下四点不满:

第一,职称评定中存在暗箱操作,走关系等问题,不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没有权势没有关系的老师,教学成绩再好,也始终评不上。这是评职称难的重要原因。教学成绩不好作假,而评各种奖项则有时会掺进去水分,有许多人为操作。有些老师为了评上职称绞尽脑汁,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之间产生很多矛盾,甚至有正面冲突。

第二,“评聘分开”与岗位限额带来的上升渠道的拥堵。老师职称的评定方式是“评聘分开”,例如a老师通过自己考试拿到了高级职称,但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已满,则可能以中级或初级职称聘用该老师。换言之,即使老师考到了职称在某些没有名额的学校也没法拿到这个职称应有的工资待遇,只能等待年老的教师退休让出名额。四川某县郑老师的妻子,在一个乡镇中学教书,已经41岁,虽然评了中级多年,但一直没有与工资挂钩,而她的前面,至少还有20个老师在排队,她可能十年都没有机会评上职称。

第三,上级教育部门在分配职称名额时应总体统筹、多做调研、因时因地制宜、考虑多重因素,如教学质量、城乡地区差异、教师年龄比例等。调研中发现,每个学校年轻老师和年老老师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整体年纪偏大的学校,就会出现大量达到相应资质却无法以拿到相应待遇的情况。而在年轻人比较多的学校,老师级别升级就相对比较快,这让老师们感到不公平。

第四,职称标准制定不够合理。广西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教龄增加一年增加0.2分,当一个校领导就可以加5分,我要增加多少教龄才抵得了一官半职呀!我们学校老师年龄又偏大,做我旁边的黄老师,居然和自己的小孩一起评上了8级,他小孩就在另一个学校当教务主任,而且那个学校年轻老师多。老子和儿子一起评上8级,哪有这样的道理!”江苏一位老师反映评上高级职称的大多是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他们从不在一线顶班上课,相反老老实实上课,一心扑在学生上的人晋升职称是很难的。

三、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无论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通常没有“加班”的概念,觉得安顿好学生再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加班”的缘由也有所不同。

小学老师“加班”通常是因为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补课以及解决一些学生中的矛盾。一位老师说,她通常早上7点30来到学校,等到下午放学之后还要继续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大约下午六点半到七点才能回家。中午通常到学校食堂随便打一点饭,简单休息一小时。但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里修改是经常有的事情,有时甚至要改到晚上11点。即使老师有寒暑假,一部分时间也通常用来准备下一个学期的课程。平均下来,一天的工作时间肯定是超过8小时的。

县一级的初中老师工作时间就更加长。因为县级初中有许多各个乡镇村里过来读书的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的,老师们都要管宿寝,这就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每天早上7点30到学校,陪学生晨练或晨读,晚上学生全部睡下之后才能离开,通常都要等到10:30左右了,“加班”的时间之长,是许多工作不能想象的。

由于缺少父母监管,农村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付出双倍的劳动,乡村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大的社会压力。然而,对老师们相应的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工作辛苦收入低,造成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比较低。

四、性别严重失衡

当今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人数超过男性,如河南某乡村小学一共17位老师,有6位男教师,11位女教师。四川某县xx的教师招聘,一共要招聘20个人,按照1:3的比例进入面试的只有2个是男性。可尽管女教师人数多,领导层大部分却是男教师。

由于刻板印象与传统观念,一方面,村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女老师比男老师还有优势,有耐心,更容易和孩子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男人交际能力比女人强,男人更适合做行政,当领导。而女教师不需要在工作中做得多出色,只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照顾好家里就行。女教师有知识文化,且教师身份更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她们比其他女性更容易嫁到“好”人家。一位校长就坦然说,“教书的工资低,但是,女的有优势,在婚姻市场中,当老板的,做生意的,都愿意娶个当老师的做媳妇,都认为她们比较会相夫教子,比较抢手。”女教师是通过婚姻来应对收入低下的困境,但同时也造成在经济上对丈夫的依赖,使得女教师在家庭中没有独立性。

对于普通男教师来说则社会地位更为尴尬。由于工资低,很多人对小学男教师有一定成见,觉得一个“大男人”去教小学,很掉价,挣不了多少钱,还没有打工挣得多。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男性知识分子不愿意当小学老师;同时,小学青年男教师(已经上岗的)社会地位较低、成家难。

五、乡村教师群体呈老龄化趋势

四川某县的行知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是50岁。人社部门在核编时只看师生比,而不看教师的年龄结构,《计划》中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也没有考虑到老龄化问题。目前,教师的年龄已经出现断层,过几年,如果大批教师退休,而年轻教师又未来得及培养、或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这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六、培训形式化素质难提升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计划》中提到,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一线教师,除了摸教科书,几乎不再摸任何书,知识面窄、更新不够是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或实地培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网上培训,河南、江苏等地所有老师都被要求参加,一年数次,内容包括教学教法、计算机技能、法律常识、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建设等。但很多老师认为,网上的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因为形式单一,说教比较多,内容不切合当地教育实际,老师们觉得收获不大;二是因为占用教学之外的休息时间,河南省某市教育局长曾说:节假日,老师教育要成为新常态。网络上的培训过多,老师被折腾得太多,耗时耗力,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地培训,则由于经费问题,出去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如果一个学科每年都能有人出去培训,并且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才能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到很大的改变。另外,现在很多学校,不是通过民主公开的选拔,而是行政命令安排,一般都是选领导层的人,普通老师很难有机会。

政策建议

1、切实增加教师收入

《计划》中提到“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关键还是要增加教师工资。但如何增加?本报告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教师工资结构。建议将70%的绩效工资与职称脱钩,与岗位工资合并,作为基础性工资;取消扣除30%的绩效工资的做法,将这部分金额独立,设为“绩效奖励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绩效奖励金”预算,公开、民主、透明地管理该奖励金,奖励奋战在一线讲坛上的教师,劳者多得。

第二,建议增加教龄补贴,3-10元的教龄补贴将使老教师寒心。切实落实《计划》中“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鼓励”。

第三,“国标”工资(包括岗位工资、10%工资和薪级工资),继续由中央统筹,我们建议各项补贴、绩效奖励金由市(地级市)一级或更高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确保同一地区(地级市)之内统一等量,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最后,建议增加评奖的机会,并常态化,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鼓励踏踏实实奋斗在农村一线讲台上教师。

2、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

切实落实《计划》中“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如“总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考核中取消外语成绩、论文等要求,注重师德、教学实践;“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等。

在此基础上,建议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投入最多的往往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轻教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是乡村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关键。而职称工资所占权重过大,难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xx年调整工资,仍旧偏向于领导与高级教师,基层青年教师工资并未有实质性增长。或可考虑职称更多作为“荣誉”,加大“绩效奖励金”的权重(在确保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激励教学课时长、质量高、师德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本报告从《计划》中归纳出三条流动机制。第一,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并作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第二,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本报告在赞同“计划”三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切实落实免费教育师范生“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协议,加大对协议违约者的处罚力度;第二,动员社会资源,设立专项的乡村教育支持资金,以合理的待遇吸引社会各界人才。

4、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在上述教师们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中,绩效和职称工资的评定标准、培训内容、管理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缺乏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各种政策规章的出台没有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而是自上而下拍脑袋,官僚化、一刀切、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已经出台的好政策实际上却落实不了,或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变味或形同虚设,部分教师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反映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应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切实落实教育部xx年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根据调查,现在基层学校“教代会”名存实亡,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机构存在。因此建议切实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涉及教师利益的政策措施进行民主表决和监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教师调研报告15篇

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在校委会调研组的领导下,我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调研范文

  • 教师调研报告15篇
  • 教师调研报告15篇30人关注

    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在校委会调研组的领导下,我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 ...[更多]

教师报告热门信息

网站地图